今天

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市人大五届五次会议第28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10-15
点击数:
作者:
来源:

朱学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崆峒山旅游提质增效带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大景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对照建议内容,精确分解任务,明确办理时限,制定办理方案。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办理,针对建议内容进行了现场调研并召开专题汇报会梳理推进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经营管理痛点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一是深化权责改革,构建合作经营新格局。2022年1月大景区管委会与陕旅集团彻底解除合作关系,以国、省《风景名胜区条例》为基础,与平凉文旅投公司签订《崆峒山景区经营权协议》,推动省公航旅与文旅投公司战略重组,并于2022年12月份进驻景区开展工作。主要负责景区交通、服务等全部经营性项目,包括门票售检、游客运送、观光车船、索道缆车、导游服务、餐饮住宿、摊点经营、娱乐演艺、文创商品及衍生品研发销售、宣传营销等。二是健全制度体系,提升规范运营水平。建立健全景区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出台《崆峒山风景名胜区门票管理办法》《崆峒山景区非营运机动车辆管理办法》《崆峒山景区文化和旅游活动管理办法》《崆峒山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崆峒山景区联合执法机制工作制度》《崆峒山景区依法治理和巡查工作机制》及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节假日专项、游客接待、游客高峰期突发事件处置、车辆接待等制度和预案,全方位明确各项工作职责权利并严格执行,实现景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管理安全规范、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构建起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经营管理格局。三是强化协同联动,发挥“管委会+公司”优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协调平凉文旅投公司,凝心聚力拓市场、稳经营、增效益。全力支持平凉文旅投公司开展建设活动,积极协调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文旅、林草等部门,跟踪推进,推动落地实施,学习借鉴国内一流景区管理经验,打造管理严格、制度完善、服务周到的现代化景区合作治理机制。

(二)聚焦“服务质量短板实施精准提升,优化游客体验。一是压实安全责任,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定期召开景区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护林防火工作会议等,对景区安全、森林防火、应急值班等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划分责任区域,明确管护单位,对景区内154株古树名木统一进行管理保护配合市场监管、公安、民宗等部门,持续加强景区管理,集中整治欺客宰客、诱导消费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广大游客消费权益,市场环境、旅游秩序进一步优化。制定完善《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文物保护及宗教管理工作制度》,建立日巡查、周检查、月督查、季通报、年考评机制完成100余处碑刻调查和11处新增文物点申报成立景区消防工作所,聘请维保公司加强古建筑群消防管理。严管景区宗教场所进行划片包干管理,对环境卫生、安全运行、宗教活动开展、教职人员仪容仪表和文明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跟踪督查管理。二是完善服务设施,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扎实开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六大工程”“三项整治”“三个提升”行动,清理景区“脏、乱、差”现象,显著提升景区形象。实施重点项目8项,总投资2.2亿元。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勘界立标、三线一单划定要求,重启《风景名胜区规划》《崆峒山大景区总体规划及重点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及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实施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基础设施改造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84万元。全面完成崆峒山临时设施拆除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崆峒山地质博物馆加固维修及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崆峒山古建筑群消防工程和崆峒山古建筑群修缮(二期)工程,争取省委宣传部资金实施道源文化展示项目,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三是强化服务标准,推进文明旅游建设。按照“一体化、便利化、快捷化、无障碍”的服务标准持续提质,对照5A级景区8个方面的评定标准,联合相关部门对景区道路、供水供电等软硬件设施开展全面自查自纠,针对性提升基础设施条件与服务水平。在2022年获评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基础上,认真对照2025年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申报工作要求,提前准备资料,制定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准则,把人性化服务贯穿于旅游服务全过程,争取获评国家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三)聚焦“效益带动”目标强化区域联动,实现共建共享。一是深化招商引资,拓展多元业态。赴成都、安徽、深圳等地开展学习考察与招商引资,通过线上与深圳市菲菱科思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洽谈,达成合作意向。成功签订崆峒山景区科技谷建设、直升机空中观光、崆峒山房车自驾游基地建设、崆峒山景区VR展示馆建设项目投资框架协议书。积极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重点探索AI技术在景区运营管理、游客智能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场景。二是加强宣传推广,厚植文化品牌。联合平凉文旅投公司推出“寻道·崆峒”沉浸式演出、崆峒山短视频创作者大赛、国际武术交流大会暨崆峒山首届武术大会、华人国学大典等特色活动。深度参与“崆峒杯”全国武术邀请赛、“5・19中国旅游日”平凉分会场、汽车房车自驾露营节等活动,做好旅游专列接待、研学活动组织保障工作。以道源文化为核心,收集整理专家学者关于崆峒山“道源文化”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崆峒山“洞天福地”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切实提高景区文化软实力。三是推动文旅融合,激发区域潜能。加强与平凉文旅投公司的互通联动,邀请国内文化名人共同参与开发以崆峒山文化为主的文化动漫艺术高端产品,支持演艺、影视、出版、动漫、创意设计等与旅游融合开展的文化体验旅游。联动市博物馆、龙隐寺湿地公园等周边景区景点一体化综合开发利用,形成景区集群效应。精心策划举办系列节会活动,全面打响“问道崆峒·康养平凉”文旅品牌。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景区正处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短缺制约项目建设。《风景名胜区规划》《崆峒山大景区规划》仍存在资金缺口,谋划的崆峒山游客中心、经济酒店、星级酒店等业态项目仅推进前期工作。二是文旅融合深度不足。品牌影响力薄弱,缺乏沉浸式文化演出、文创IP衍生产品等能体现核心价值的特色载体,数字化营销手段应用有限,宣传营销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三是旅游业态供给单一。崆峒山景区属于山岳型景区,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产品供给单一,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不足,娱乐、餐饮、住宿等配套业态不完善,夜间经济空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战略布局,聚焦“三区一城市”建设目标定位组织实施好大景区管委会1336”工作计划,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推动景区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思路,变革运营机制,激发市场内生动力。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持续深化与省公航旅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增强文旅市场主体活力。紧跟文旅产业发展新趋势,着力在保运转、抓运营上下功夫,切实推动景区运营模式向精细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提升品质,优化服务体验,塑造一流旅游口碑。 我们将聚焦旅游服务提质增效,把优化游客体验放在核心位置。通过完善服务设施、强化人员专业培训、优化投诉处置机制等具体举措,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与游客满意度,外争支持、内创和谐,切实塑造文化赋能、智慧便捷的优质服务口碑,树立景区旅游服务新标杆。打响品牌,强化融合赋能,服务区域发展大局。我们将坚持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持续提升“问道崆峒·康养平凉”品牌影响力与美誉度。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不断丰富业态供给,提升文化内涵。通过加快规划编制、清单化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现景区提质增效,辐射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文旅动能,力争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再次感谢您对崆峒山景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单位及电话: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委会0933-8714314

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    

2025926        


网站主办:平凉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    
咨询电话:0933-8510202    救援电话:0933-8510003    投诉电话:0933-8510201    联系邮箱:ktslyw@163.com

技术支持:甘肃星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陇ICP备2025016536号-1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123号